沪上16所高校齐聚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,共话数字时代下青年成长——“青年圆桌派”价值引领论坛圆满落幕

发布者:发展规划处发布时间:2025-05-13浏览次数:18

520日,由共青团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委员会指导、我校学生会承办的2025年青年圆桌派论坛成功举办。活动以“社交媒体人设困境:自由、真实与平衡”为主题,吸引了上海十余所高校的学生骨干代表参与。与会青年聚焦数字时代青年成长的共性挑战,通过跨界对话凝聚共识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思辨智慧。

在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生活的当下,社交媒体人设的构建与解构成为青年群体不可回避的议题。论坛中,青年代表围绕人设的“工具性”与“异化风险”展开深度探讨与会青年普遍认为,人设既是青年融入数字社会的“通行证”,也可能演变为束缚真实表达的“隐形枷锁”。在开放平台中,人设通过精准运营可转化为社会资本,但过度迎合算法逻辑易导致自我认同焦虑;在私域社交中,青年通过分组、分号等策略保护隐私,却也面临“表演疲惫”与情感疏离的挑战。

青年代表指出,不同社交媒体的属性差异催生“分层人设”。朋友圈作为“生活日记”,承载碎片化真实;公域平台则强调垂直内容运营,需平衡自我表达与观众期待。这种多元身份切换既体现Z世代的数字生存智慧,也折射出价值锚定的迫切需求。

 

针对部分青年因“人设焦虑”产生的社交退缩现象,代表们呼吁正视数字时代的心理健康议题。青年群体需警惕将点赞量、粉丝数异化为价值标尺,更应关注社交媒体对现实人际关系、社会责任意识的深层影响。

面对挑战,青年代表提出“三位一体”行动倡议:一是强化主体性倡导“选择性真实”,主动划定表达边界,拒绝被流量逻辑绑架;二是善用技术赋能通过分平台运营、工具化使用社交媒介,实现记录生活与服务成长的统一;三是深化共同体意识在差异中寻求共识,将个体困惑转化为群体共治议题,推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。

 作为沪上高校共青团合作共建的创新平台,本次青年圆桌派通过平等对话机制,实现了思想交锋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彰显了新时代青年“自省、自觉、自强”的鲜明特质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:“期待青年既不做数字原住民的‘躺平者’,也不当流量洪流的‘随波者’,而是成为驾驭技术的‘清醒航海者’,在真实与自由的双向奔赴中书写青春答卷。

下一步,校团委将以此次活动作为契机,推进“数字素养提升计划”,通过理论研讨、案例教学帮助青年辩证认知技术与人性的关系,在青年所思所想方面持续发力,推动圆桌讨论成果转化为服务青年成长的具体举措,助力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锻造“心中有光、脚下有路”的硬核青春。


Baidu
map